創作班底 :
「我們看見夕陽,習慣只嘆近黃昏。但馬先生的故事提醒我們,黃昏正好是Happy Hour。 不甘停下,繼續工作、及時享樂,自然青春不老。」
「創作《知魚》是自省的。以為認識一個人,可能只知片面。這首歌重新連繫隔代的生命,在摩星嶺下編寫新故事。」
「《收容》這首歌,送給率真的樂融嬸,她讓我們感到,滿足沒那麼難,而迷失也沒那麼可怕,默默付出願意送暖的人,就在這裡。」
「看到《花言》的Music Video面世時,我們自作業六人心裡是滿滿的感動。由決定參加計劃開始,我們就像初嘗走路的幼兒般,從音樂、填詞、錄像製作上從零學習。我們以為這份創作只豐富了一個賣花伯伯的人生,但原來,一個人一首歌,更為我們帶來一趟音樂與夢想的成長旅程。」
「李婆婆寫信給亡夫,我們寫歌給李婆婆,都是希望傳達某些情感,但原來,「傳達」本身已是一種情感的呈現。繼續寫下去吧,我們。」
「我們非常榮幸可以幫Albert寫歌,並與七百萬人分享。參與整個音樂製作的過程很新鮮,從收集故事到創作、由零開始到完整作品到派台都很令人興奮,獲益良多!」
「龍爺放棄江湖,回歸平淡,令小店中的二手古著、令自己重生。為他寫歌,我們仨亦重新審視人生,提醒自己:好好生活,好好創作。」
「這是一個商人營商不力的故事,還是一個兒子一生猶在的故 事?只想用音樂文字影像呈現,每個生命都是故事。」
「三行工人用木梯、電鋸、油漆來營造空間;我們也一樣,只是工具變成了音符、節奏和文字。感謝魯班先師保𧙗!」
「情感往往成為難以宣之於口的事情,因為它有時輕盈,卻有時沉重。在創作《天衣》的過程中,我們看到細阮生以一針一線編織的情感,可讓他的客人,甚至他的孩子更加自如地生活。這些,都是他以人生歷練換來的手藝。」